中老年人保健品 购买要当心
发布日期:2016-10-08
时下,一些不法厂商、营销组织针对老年人渴望了解健康保健知识、有空余时间等特点,以关爱为名,通过举办各类免费讲座等方式,吸引他们听课、体验、试用,并请所谓的“专家”到场大肆宣传产品的功效和特点,推销一些市场上难以见到的“特效”保健品。老年人往往很容易被营销人员的这些“温情炮弹”所击中,高价购买到一些名不副实的商品。今年四月初以来,宁波大榭工商分局就接到这样一起涉及200余名老年人的群体消费申诉,涉案金额高达50多万元。据他们反映:今年2月中旬,他们在区文体馆听了近2个星期的健康讲座,因听“老师”介绍“康灵胶囊”能促进睡眠,延年益寿,对心脏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有很多好处,并服用了现场每天免费赠送的小盒“康灵胶囊”非卖品(每盒3粒装),当时感觉促进睡眠效果确实不错,就每人花2880元的价格买了他们推销的一个疗程产品(共36大盒,每盒30粒装)。然而,买回来服用一段时间后,发现大盒的产品根本没有现场免费赠送产品的效果。现在找到当初出售“康灵胶囊”的地方,早已不见了“老师”们的踪影,厂家也远在四川,根本联系不上。
听讲座买保健品 隐患多多
据大榭消保委负责人分析介绍,老年人购买“免费讲座”推销这些商品往往会留下诸多隐患:
一是质量难保证。由于推销者很有可能不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,一般不能提供正规发票。提供的保健类商品可能是非正规厂家生产、无国家正式批号的,甚至可能为假冒伪劣的产品,危害消费者健康。
二是夸大宣传。推销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夸大老年人的健康隐患来推销;将普通甚至伪劣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、物超所值的产品,诱惑老年人上当受骗;还有宣称保健品具有药品的疗效,可以治疗多种疾病;夸大药品等疗效,能治疑难杂症等。
三是延误老年人治病。过分相信和不恰当使用保健类商品和药品,不针对性地使用保健品,不到正规医院诊断从而延误疾病的治疗,甚至加重病情。
四是遇到问题维权难。推销商大多采取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的方式,流动性大;不提供任何消费凭证,一些上门推销的保健品甚至连经销商名称和地址也未标注。等到消费者发现问题想要维权时,因难以找到商家导致合法权益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维护。
对待保健品推销
中老年消费者应谨慎
对此,宁波大榭工商分局和消保委日前联合发布消费警示,提醒中老年消费者应谨慎购买通过免费讲座形式进行的保健品推销,防止受骗上当,影响身心健康。首先谨慎选择活动。对各种诸如健康讲座、免费检查、免费试用、免费义诊、免费茶话会、介绍新产品、上门服务等方式的活动宣传,要谨慎选择,不要盲目参加,更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。
其次不要轻信宣传。参加保健知识讲座和其他宣传活动,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信对方宣传和承诺。对商家的介绍,可以通过网络和专门的机构收集信息,进行分析比较,也可向专业人员等咨询,并多与子女商量,对保健类商品有科学正确的认识。
第三理性决定选购。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目的、有针对性地选择,看清标签上的明示适宜人群,不能泛用保健品。还要知道保健食品不是药,不能代替药品,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和治疗。
第四查验合法证件。在决定购买前,首先要查看厂家或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,其次要看所推销的商品是否符合营业执照所核定的经营范围,再次要看是否取得相关批文或许可。如: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有“卫食健字”或“国食健字”的批准文号,并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验证,销售商要有卫生许可证;购买饮用净水机,要看包装上有无“卫水字”的批准文号,并登陆卫生部网站查询验证;购买药品时,查看包装上有无“国药准字”批准文号,并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验证,销售商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。
第五索要发票。购买时别忘了索要和保存好正规的发票,购买后勿忘保存发票和购物凭证,并核对发票上商品名称、数量、单价及总价与商品是否相符,所盖公章字样是否与经营者名称一致。
第六及时举报维权。遇有推销假冒伪劣保健类商品和药品的不法经营者,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,以免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。(章银军)
(来源:大榭工商分局)
健康热点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