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的一天早晨,我刚到办公室,助手就递过来一份通过网络提交来的预约登记表。
“林老师,好奇怪,这位女士是一位全职太太,可是想要咨询的主要问题却是‘压力过大’,是不是她填错了啊?”助手狐疑地问。
我忍不住笑了,反问她:“为什么全职太太就不能有压力呢?”助手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想她应该是要什么有什么,衣食无忧,压力从哪里来呢?”
我半开玩笑地笑着说:“好,等一下我帮你问问她。”说笑之间,门铃响了,进来一位身材窈窕、容貌姣好的年轻女士,看起来顶多二十五、六岁的样子。白衬衫外面套着一件亮丽的彩条开衫,下面是一条浅色牛仔,清清爽爽,很像一个大学生。
“我叫赵可颜,约的是9点半,林老师。”女士简洁地说,留着短发的头微微上扬,白瓷一样的娃娃脸上隐约浮现出一种少女般单纯的表情。5分钟后,我们在温馨的咨询室里开始了正式会谈。
“你好,我是林紫,谢谢你选择我作为你的咨询师。”我略带微笑地说,想缓解一下她的拘谨。
“你好”,赵可颜字正腔圆地说,普通话绝对是国家A级水平,“我一直看你的专栏,很喜欢,所以很早就想找你谈谈,只是真的迈出第一步很不容易!”
“是的,每个人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,都会和你有同样的感觉,你很有勇气。”
是吗?听到鼓励和表扬,她有些兴奋起来,身体也开始向我倾了倾。我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肯定了。自己感觉生命好象在枯萎……唉!也许是我太封闭自己了!文学硕士赵可颜开始打开她神秘的话匣子,向我讲述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。
完美女孩的眼泪
我出生在一个复杂的家庭里,妈妈的家庭中大都是知识分子,爸爸则是一个没念过多少书的孤儿。他们的婚姻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缩影――我爸用他一穷二白的身份作为聘礼,我妈的陪嫁则是“好好改造”,他们的年龄相差13岁,结婚第二年,生了我。我长得非常像我妈妈皮肤很自,眼睛很大,我妈说,我一出生,医生护士就把我抱在手上不肯放下来,还有很多人抢着来看,说我才是“真正的女孩”。
小时候,听我妈这样说的时候,我心里是很骄傲的,觉得自己走到哪里,赞美声就会跟到哪里。妈妈更骄傲,我是她最完美的作品,她不允许我出一点差错,尤其是在她和我爸吵了架之后。
童年的记忆中,他们经常吵架,甚至打架。我爸脾气极端暴躁,文化又不多,动不动就会对妈妈和我大打出手……那段日子真的不堪回首……我妈很要强,在家里抱着我哭,可是一出了门,就立刻笑靥如花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。小时候,我妈教给我的信条之一就是“家丑不外扬”――在别人面前千万不能讲我爸不好。我很懂事,把妈妈的指示发挥到了极至,不但学会了像她一样微笑,还学会了如何表演幸福、争取成就给别人看,至于烦恼和伤心,则变成了我和她不可示人的秘密,要不断地掩饰、掩饰……
我妈教给我的第二个信条是:“凡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,别人才会喜欢你。”记得小时候常生病,打针的时候,妈妈总是说:“我们家可颜最勇敢,从来不哭的!”于是,我就真的能够把眼泪忍在眼眶里,冲着护士阿姨挤出一个微笑来,‘不疼”!周围的人都说我乖,我则透过泪光看到妈妈满足欣慰的表情……
读书了,我好像是一个天生的学生,从小学到高中,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挫折,一直被老师和同学捧着,一路都是鲜花和掌声。我很习惯这种包揽所有荣誉的生活,觉得得到赞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进了大学,我的学习不再领先了,但还好,妈妈给了我不错的容貌,大家依然把我当个洋娃娃一样宝贝着。再加上我还有一个帅气的男朋友,走在校园中,仍然还算是一个中心人物,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失落。
感觉到自己的问题,是从毕业后开始的……
可颜说到这里,停下来喝了口水,然后继续讲述她的生活。
逃回校园
读完本科,我并没有直接读研究生,因为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:疯学士、傻硕士、不男不女是博士。毕业以后,我想去报社做记者,可是我妈说太辛苦。后来我选择了在大学做老师。
刚开始还好,我努力工作,领导欣赏我、同事也愿意接近我,还有学生写情书给我。可是渐渐地,我开始感觉到越来越难受,觉得目已和俗气世故的周遭格格不入,看不惯那些人阿谀奉承的嘴脸。我稍微取得一点成就,他们就嫉妒,有意疏远我,评选优秀教师的时候故意不投我的票。我不屑于跟他们计较,但那种被孤立的感觉又令我窒息,我觉得还是读书好,简简单单地,不需要面对这些复杂的人和事。于是,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,如愿以偿地又回到了学生状态。
也许,我真的只适合做学生吧,可惜的是不能一辈子这样!三年如鱼得水的生活很快过去,我又一次面临与世俗的融合。我先后应聘了几家单位,有高校、有新闻单位、也有公司,可是不知道怎么了,他们答应录用我的时候,我却只有一分钟的高兴,接着很快就会感到莫名的低落,一点也提不起劲来。
所以,就像你在我的登记表上已经看到的那样,我现在是一个家庭主妇,好听一点叫“全职太太”,其实就是呆在家里打发日子的人。可颜自我总结地说。
恋爱、婚姻和生命不能承受之‘轻’
“我先生是我的初恋”,可颜的话题开始切人她的“近代史”部分,很多人都很羡慕,但我是有口难言!我总觉得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的,如果没有他那么早介入我的生活,说不定……
大学毕业后我们就结了婚,有段时间我好不甘心,不想过那么波澜不惊的生活。后来有了儿子,加上我妈劝我说日子都是这样过的,我才忍了过来。
其实,他是一个很单纯的人,学技术的,一点也不懂人情世故。我喜欢他这一点,但又恨他这一点。我爸就是一个完全不懂社交的人,凡事都我妈顶着,那种模式我厌恶透了!还好,现在他自己开公司了,我说不想工作,他一点也不责怪我,就让我在家呆着,照顾他和儿子的生活。
一年多来,我先是学了一段时间古筝,然后又复习外语,还想过写一两部有影响力的小说,现在正在学钢琴……听起来似乎很充实,但其实我在做这些的时候,心里慌得很,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有没有意义!我会经常用想象来激励自己――想象自己因为这些技艺而受到众人的瞩目,想象自己一鸣惊人……
可是,越这样想象,越觉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,觉得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牢牢地困在原地,无从突围……
我想,我真的很需要救兵,来告诉我,我的位置在哪里。可颜最后文学化地说。家庭DNA分析:我很钦佩可颜的表达能力,她的口才很适合站在舞台上,但是可惜,生活并不总是给人粉墨登场、隆重演出的机会。
没有演出”的生活,就没有了鲜花和掌声,这便是 可颜感觉到“生命在枯萎”的原因--她将鲜花和掌声当作自己心灵全部的营养,然而事实上,它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人生的调味品而己。一味地依靠它们,心灵自然会“营养不良”。
“我感到你似乎一直在活给别人看,我的感觉对吗?”我问可颜。
可颜拼命点头:“是的,是的!我好像不管做什么,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,没有肯定,我就没有动力……”
可是,我怎么会这样?
问题背后的原因:
父母的不合与安全感缺乏
夫妻俩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而“交恶”,最受伤害的,都会是孩子,因为年幼的心灵需要安定和安全的心理环境来支持,倘若没有,就会导致潜在的不安、紧张和焦虑,总是担心有什么事情要发生;此外,父母常争吵。打闹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人,潜意识中还常有很深的自卑感,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,长大后这种自卑感会泛化开来,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与此同时,不和睦家庭里的孩子,通常又都是最爱家的孩子--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来取悦父母、减缓父母的冲突,比如可颜,她之所以只能在扮演学生身份的时候才感觉到快 乐,是因为,“取得好成绩”,是幼年时的她唯一使家庭保持平衡的手段。
家庭角色混乱与社会适应不良
通常情况下,父亲的角色功能是在家庭当中树立对外交往的榜样,所以一个人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状况在家里,和社会适应水平,更多地受到父亲的影响。假如父母角色混乱、子女与父亲关系不良,则往往导致对于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恐惧或其他不良反应。可颜的父亲是孤儿,本身就缺乏社会交往的榜样,不对等的婚姻又加重了他与人交往的压力,因此,可颜从他身上无法得到任何社会化的影响,踏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。此外,婚姻不幸福的母亲,通常会与子女形成一个“联盟”,导致家庭关系“三角化”--比如可颜与母亲的相互依存,显然强于母亲与父亲或者父亲与可颜。这样的关系模式,使得可颜无法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,要么过近、要么过远。
母亲的教育与幼稚型人格
和可颜的母亲一样,许多爱情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女性,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,希望子女对自己言听计从,并且希望通过子女的优秀来平衡自己、实现自己的理想。潜意识中,这样的母亲其实是不希望子女长大的,所以她们会评判和控制孩子的一切言行,不允许他们脱离自己。而在这样的“爱的控制”下成长起来的孩子,心理上往往出现极强的依赖性,为了配合母亲,他们宁愿永远做妈妈怀抱里的婴儿,“自我”的发育则开始停滞。就像可颜,在母亲的教育之下,他人的目光成了自己行动唯一的标准,而鲜花和掌声则成了她。灵的唯一养份。“依赖”和“幼稚”常常相辅相成,这便是33岁的可颜思维和行为依然象个孩子一样的原因。
情绪垃圾
父亲的暴力是一种伤害,然而更重的伤害来自母亲--她教给可颜掩饰而不是正视自己的情绪,教会可颜否认烦恼和问题,可是烦恼、问题却不会因此而消失,它们无处宣泄,只好在可颜心里积压起来,变成不能“降解”的垃圾,让她心浮气躁,难于安宁。追求完美的妈妈和悬在空中的女儿;可颜的妈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,这样的个性特征通过遗传和教育,在可颜的身上变本加厉。追求完美、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,一方面给可颜带来成就和荣誉,但另一万面也让她越发恐惧与外界的接近一试想,一个完美主义者,怎么能允许别人发现完美背后的那堆情绪垃圾呢?面对被揭穿的危险,逃避就成了无助心灵的唯一选择。与此同时,她渐变成了二个悬在半空中、脚不着地的人――过度理想化的她,其实是一个生活的“低能儿”,在真实和平凡的生活中,她找不到自己该扮演怎样的角色,于是,“压力”由心而生。
我一边在纸上比划着这些,一边注意观察可颜的变化。她几乎是屏息聆听着,眼睛里时而流露出不安、时而流露出一种了解自己之后的成长渴望。末了,她急切地说:“那我该怎么改变呢?”
我说:“我不会做你的另外一个‘妈妈’,我将要给你的建议只是引玉的砖头,而不是面包,你不能靠它们养活自己,养活你的只能是你自己,你自己的想法和意见。”
心理调整方案:
1、走出“摇篮”:渴望永远被外界包围和肯定,其实是摇篮里的婴儿的心理,不从摇篮里走出来,我们就永远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。
2、自我评价:通过。c理作业,加深对自己的认识,了解己所能与己所不能,接纳自己。否则,我们只能像那只树上的乌鸦,在寻求“狐狸”的赞美时,丢了自己原本拥有的东西。他人的赞美,很可能是另一种控制。
3、建立安全感:与“优秀”比起来,人们其实更喜沙与真诚实在的人交往,换句话说,即使你不优秀,也总有一些怀抱为你敞开。
4、修正认知:改变心中“鲜花和掌声曾经属于我也应该永远属于我”的不合理思维模式。
5、接受“平凡”:生命的本质是平等的,“比别人好”并非是一个人最好的存在方式,如果允许你彻底地为自己活一次,你会如何做呢?
6、找寻自己的“圈子”:找一个能让自己与外界保持接触的小团体,参与进去,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。
7、清扫垃圾:整理自己从小到大的情绪,面对它们管理它们,不再让它们占据自己的心灵“内存”。
健康热点排行